双陆一局定乾坤
符太后握着萧绰微凉的手,指尖传来的暖意让萧绰紧绷的肩背稍稍松弛了些。她望着符太后温和而笃定的眼眸,那些盘旋在心头的焦虑与迷茫虽未全然散去,却也生出了几分随她而去的勇气。宫道上的青石板被阳光晒得温热,两侧的宫灯悬挂在朱红廊柱下,随风轻轻晃动,投下斑驳的光影,倒让这深宫之中多了几分难得的静谧。
“姐姐要带我去何处?”萧绰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她自幼生长在辽国宫廷,后又领兵驻守蓟南城,所见皆是刀光剑影与朝堂纷争,这般放下所有戒备,跟随一位他国太后去往未知之地,于她而言还是头一遭。
符太后转头对她笑了笑,眼角的细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柔和:“去了便知,是个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好地方。”说话间,两人已穿过几道朱门,绕过一片郁郁葱葱的牡丹园,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前方坐落着一座雅致的暖阁,阁外环绕着一圈回廊,廊下爬满了翠绿的藤蔓,几朵不知名的白色小花点缀其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暖阁的门虚掩着,符太后轻轻推开,一股清雅的檀香扑面而来,与议事殿中浓郁的香氛不同,这里的香气更为恬淡,让人一闻便觉心神安宁。萧绰抬眼望去,只见暖阁内陈设简洁却不失雅致,正中摆放着一张梨花木桌,桌上铺着素色锦缎,两侧各放着一张软垫。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在桌面上投下细密的光影,一切都显得那般岁月静好。
“坐吧。”符太后拉着萧绰在软垫上坐下,自己则坐在了她的对面。不多时,宫女端着一个紫檀木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放着一副精致的双陆棋。棋盘是用上好的白玉雕琢而成,上面刻着细密的纹路,黑白两色的棋子圆润光滑,触手生凉,一看便知是稀世珍品。
“这双陆棋,妹妹应当不陌生吧?”符太后拿起一枚黑色棋子,在指尖轻轻摩挲着,语气随意得仿佛只是姐妹间的寻常闲聊。
萧绰点头,目光落在棋盘上,眼中闪过一丝怀念:“幼时曾随父亲玩过几次,只是后来忙于朝政与战事,便再也未曾触碰过了。”她想起年少时,父亲萧思温还未遇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下棋的场景,那般温馨和睦,如今想来,竟已是遥不可及的过往。
“棋局如世事,变幻莫测,却也暗藏章法。”符太后将棋子放回棋盘,抬手示意宫女退下,暖阁内只剩下她们二人。“妹妹方才说,听了我讲后周的过往,反而更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萧绰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目光黯淡了几分:“姐姐所言句句在理,以民为本、深耕根基的道理我都懂。可耶律璟的暴政一日不除,辽国百姓便多受一日苦难。我坐拥蓟南城,虽能庇护一方百姓,却眼睁睁看着其他地方的子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心中实在难安。”
她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棋盘边缘:“更何况,耶律璟身边不乏奸佞之臣,他们早已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如今我与大周结盟,收复幽州之事一旦提上日程,耶律璟定然会有所察觉。若他抢先一步调集大军围剿,我担心蓟南城的根基未稳,便已遭逢大劫。到那时,不仅我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跟随我的将士与百姓,也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符太后静静听着,没有插话,只是拿起一枚白色棋子,落在了棋盘的起始位置:“妹妹不妨先落子试试。”
萧绰犹豫了一下,拿起一枚黑色棋子,小心翼翼地放在了与白色棋子相对的位置。她许久未曾下棋,动作难免有些生疏。
“妹妹心中的顾虑,无非是‘急’与‘怕’二字。”符太后一边说着,一边落下第二枚白子,“急着推翻暴政,急着拯救万民,却又怕时机未到,怕功亏一篑。”
萧绰心中一震,抬头望向符太后,眼中满是惊讶。符太后不过寥寥数语,便精准地戳中了她的心事。这些日子,她日夜难眠,所思所虑,可不就是这“急”与“怕”吗?
“姐姐说得是。”萧绰坦诚道,“我怕自己稍有迟疑,便会有更多百姓死于耶律璟的屠刀之下;可我又怕自己操之过急,反而酿成更大的灾祸。进退两难,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
符太后微微一笑,落下第三枚白子:“后周太祖起兵之时,何尝不是如此?彼时前朝兵力强盛,藩镇割据,天下大乱,太祖手中仅有数千将士,若论实力,与前朝相比可谓天差地别。可他为何能成功?只因他懂得‘审时度势’四个字。”
她指了指棋盘:“你看这双陆棋,想要赢得棋局,并非一味地猛冲猛打便可。有时需要步步为营,稳固后方;有时需要避其锋芒,迂回前行;有时甚至需要舍得弃子,方能保全大局。治国理政、行军打仗,亦是如此。”
萧绰顺着符太后的手指望去,只见棋盘上的白子看似杂乱无章,却隐隐形成了一道稳固的防线,而自己落下的黑子,孤零零地落在一隅,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她若有所思地拿起一枚黑子,却迟迟没有落下。
“妹妹在蓟南城推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便是你最坚实的棋子。”符太后继续说道,语气沉稳而有力,“耶律璟残暴不仁,失尽民心,即便他手握重兵,也不过是外强中干。就如同这棋局中,看似占据优势的一方,若步步紧逼,不留后路,反而容易露出破绽。”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萧绰脸上:“你如今最该做的,不是急于进攻,而是守住自己的棋子,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蓟南城便是你的根基,你要做的,是让这里的百姓生活得更好,让周边的部落主动归附,让你的兵力日益强盛。待你的棋子足够多、足够强,即便耶律璟来攻,你也能从容应对;即便他不来,辽国百姓也会推着你往前走,到那时,推翻暴政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
萧绰拿着棋子的手微微一顿,心中似有一道灵光闪过。她想起女儿们劝阻她时说的话,想起符太后讲述的后周开国历程,再看看眼前的棋盘,那些纠结已久的困惑,仿佛在这一刻有了答案。
“可我还是担心,时间不等人。”萧绰轻声说道,语气中仍有一丝犹豫,“耶律璟的性子反复无常,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做出什么事来。若是他突然调集大军攻打蓟南城,我该如何抵挡?”
符太后落下一枚白子,恰好挡住了萧绰可能前进的路线:“所以,结盟之事才尤为重要。大周便是你最坚实的外援,就如同这棋局中,看似孤立无援的棋子,实则背后有整盘棋的支撑。待我们收复幽州,你与大周的防线便会连成一片,耶律璟若敢贸然出兵,便是腹背受敌。”
她看着萧绰,眼中满是坚定:“妹妹放心,大周既然与你结盟,便绝不会坐视不理。我已命人加固边境防线,调遣兵力驻守关键之地,一旦耶律璟有异动,大周军队便会即刻出兵牵制。你只需安心治理蓟南城,发展实力,其余之事,有姐姐为你兜底。”
萧绰心中一暖,眼眶微微发热。自父亲遇害后,她便独自在乱世中挣扎,既要应对宫廷的明枪暗箭,又要抵御外敌的侵扰,从未有人对她说过“有我为你兜底”这般安心的话。符太后的坦诚与支持,让她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有了一丝着落。
“多谢姐姐。”萧绰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黑子落在了棋盘上,这一次,她的动作不再迟疑,“姐姐的教诲,我记下了。我会沉下心来,治理好蓟南城,稳固根基,不再急于求成。”
符太后见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便对了。妹妹天资聪颖,又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只要稳住心神,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她落下一枚白子,语气愈发温和,“其实,我今日与你下棋,还有一层意思。”
萧绰抬眸,眼中满是疑惑:“姐姐请讲。”
“你我虽是不同族群,一为契丹,一为汉人,一为辽后,一为周后,却有着共同的愿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符太后的目光落在棋盘上黑白相间的棋子上,“这双陆棋,黑白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就如同契丹与汉人,看似不同,实则可以和睦共处,携手共赢。”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辽国各族杂居,这既是难题,也是优势。只要你能坚持‘一视同仁’的政策,尊重各族的习俗与信仰,鼓励各族百姓互通有无、和睦相处,辽国便会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如同这棋局,黑白棋子虽各有归属,却能在棋盘上演绎出无数种可能,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棋局。”
萧绰细细思索着符太后的话,心中豁然开朗。她一直将辽国各族的差异视为隐患,却从未想过,这差异背后,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若是能将各族百姓团结起来,齐心协力,辽国便会拥有无穷的凝聚力,即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能从容应对。
“姐姐说得是。”萧绰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之前只想着如何推翻耶律璟,却忽略了团结各族百姓的重要性。从今往后,我会在蓟南城推行更多促进各族融合的政策,鼓励契丹与汉、渤海等各族百姓通婚、通商、互学,让大家真正做到亲如一家。”
“甚好。”符太后点头称赞,“民族和睦,方能国家安定。后周之所以能在短短数年内发展壮大,便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华夷一体’的理念,无论何种族群,皆为大周子民,一视同仁。妹妹若能做到这一点,辽国的未来,便有了希望。”
两人一边下棋,一边闲聊,话题从治国理政谈到民生疾苦,从行军打仗谈到子女教育。萧绰惊讶地发现,她与符太后虽然成长环境不同,族群各异,却有着许多共同的见解与感悟。符太后的智慧与胸襟,让她深深折服;而萧绰的果敢与赤诚,也让符太后愈发欣赏。
不知不觉间,棋盘上的局势渐渐明朗。萧绰的黑子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周边的棋子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道稳固的防线,甚至隐隐有了反击的势头。而符太后的白子,虽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却也给萧绰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妹妹的棋艺进步得真快。”符太后看着棋盘,笑着说道,“不过短短一局棋的功夫,你便已懂得了布局与取舍。”
萧绰微微一笑,心中的阴霾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坚定与从容:“多亏了姐姐的指点。这局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治国如棋局,既要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又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既要懂得坚持,守住初心,又要懂得变通,灵活应对。”
她看着符太后,眼中满是感激:“若不是姐姐今日与我下棋,与我推心置腹,我恐怕还在迷茫中徘徊。姐姐不仅是我的盟友,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符太后放下手中的棋子,握住萧绰的手:“妹妹言重了。你我姐妹同心,携手并进,只为天下苍生。我相信,假以时日,妹妹定能推翻耶律璟的暴政,建立一个各族和睦、百姓安居的新辽国。”
她顿了顿,目光望向窗外,语气中带着几分憧憬:“待那时,辽国与大周便会成为真正的友邦,两国百姓互通有无,和睦相处,再也没有战乱与纷争,这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萧绰顺着符太后的目光望去,只见暖阁外的阳光愈发明媚,藤蔓上的白色小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她的心中,早已勾勒出了辽国未来的蓝图——蓟南城与幽州连成一片,各族百姓和睦共处,农田里五谷丰登,集市上热闹非凡,朝堂上清明公正,边境上安宁祥和。
“姐姐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萧绰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定会全力以赴,实现这个愿景。待天下太平之日,我定会与姐姐携手,让辽国与大周世代友好,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
符太后欣慰地点点头,轻轻拍了拍萧绰的手背:“好,姐姐等着那一天。”
就在这时,宫女轻轻敲响了暖阁的门,进来禀报:“太后,皇后娘娘,幽州前线传来急报,萧达凛的军队有异动,似乎在调集兵力,想要偷袭我军防线。”
萧绰与符太后对视一眼,眼中的温和瞬间被果决取代。棋局虽罢,但真正的“战事”,才刚刚开始。
萧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饰,语气坚定:“姐姐,看来我们得提前筹备收复幽州之事了。萧达凛急于求成,正好给了我们反击的机会。”
符太后也站起身,目光中带着一丝锐利:“妹妹说得是。传令下去,召集文武大臣,即刻前往议事殿商议对策。这一次,我们定要让萧达凛付出代价,顺利收复幽州。”
两人并肩走出暖阁,阳光洒在她们身上,仿佛为她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宫道上的宫人早已退到两侧,恭敬地行礼。远处的议事殿方向,文武大臣们已在匆忙赶来,一场关乎两国命运的战事,即将拉开帷幕。
萧绰的心中,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迷茫与焦虑,只剩下坚定的信念与从容的底气。她知道,前路依然充满荆棘,但她不再是孤军奋战。她有符太后这个坦诚相待的盟友,有忠心耿耿的将士,有期盼和平的百姓,更有清晰的目标与坚定的初心。
辽的未来,何去何从?答案,早已在她的心中,在这一局双陆棋中,在与符太后的携手并肩中,变得愈发清晰。收复幽州,稳固根基,团结各族,推翻暴政,建立一个清明公正、百姓安居的新辽国——这便是她接下来要走的路,一条充满挑战,却也充满希望的路。
萧绰深吸一口气,与符太后一同朝着议事殿走去。她的步伐坚定而从容,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坚实的土地上,朝着心中的愿景,一步步前行。暖阁内的双陆棋依旧静静摆放着,黑白棋子相互依偎,仿佛在见证着这段跨越族群的深厚情谊,见证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