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圣诞节过去之后,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那种属于节日的、短暂的松弛感,很快便被呼啸而来的题海和愈发紧迫的倒计时冲刷得一干二净。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日历的翻动不再意味着日期的更迭。
那是一场与未来的无声赛跑,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
即便是元旦节,也不过放了半天假,而由于过了元旦没两天就是一模,这个期间根本就没人会提休息的事情。
路娴家的客厅,如今俨然已经成了七班传说中的“补习圣地”。
学习小组的效率在不断的磨合中飞速提升,那种肉眼可见的进步,成了每个人坚持下去的最强心剂。
“662分!”
孙佳看着沉星苒批改完的理综卷,激动得差点从沙发上直接弹射起步。
她双手捧着那张写满了鲜红勾勾的卷子,象是捧着一块滚烫的金砖,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狂喜。
“天哪!苒苒!我不是在做梦吧?我居然能考到六百六了?!”
“不是梦,是你应得的。“
沉星苒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平静,但唇角却控制不住地勾起了一抹浅浅的、发自内心的笑意。
“你的基础知识点已经很扎实了,这几次的仿真卷,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失分率都控制得很好。”
“只要继续保持,这个分数就是你的稳定平。”
另一边的王浩,虽然没有孙佳那么夸张,但脸上那股子怎么也藏不住的傻乐,早已出卖了他内心的激动。
他手里那张数学卷,虽然依旧有几道刺眼的红叉,但总分已经稳稳地站在了120分以上。
加之其他科目的均衡提升,他的总分也终于突破了530分的大关,稳稳地摸到了江城理工的录取线。
“嘿嘿,老许,苒姐——”
王浩挠着后脑勺,这个平日里嘻嘻哈哈的游戏宅,此刻的感谢却显得格外真诚而笨拙。
“这——这都多亏了你们。“
越是提升得多,学习的劲头就越大。
这就是正向反馈的恐怖魔力。
这种由内而外生出的驱动力,远比老师们在讲台上声嘶力竭的鞭策要有效得多。
在学校,你考好了,老师会说这是你应该的;考差了,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恨铁不成钢”的叹息便会接踵而至,那种高压环境,鲜少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情绪价值。
但在这个小团体里,每一次进步都会得到最真诚的肯定,每一个问题都会被耐心地剖析。
这种温暖而高效的学习模式,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当然,这种奢侈的“私人订制”辅导,显然无法推广。
毕竟,不是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一个像沉星苒这样,耐心细致、逻辑清淅,并且愿意毫无保留分享自己学习方法的未来理科状元。
在这样紧张而又充实的氛围中,一模考试,如期而至。
两天,考试日程排满。
当许琛坐在安静得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沙沙”声的考场里时,他的内心古井无波。
没有了几个月前初次面对大考时的紧张忐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自己实力的绝对掌控和从容不迫。
越是临近高考,学生的心态反而越沉稳。
他们逐渐摸清了自己的知识边界,知道上限在哪,下限在哪,哪些是必须抓住的基础分,哪些是可以尝试冲刺的拔高题。
那种对未知的恐惧,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被一点点消磨殆尽。
一模结束,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那个名义上的寒假。
从一月初到二月中旬春节结束,四十多天的时间,对高三学生而言,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坐牢。
除了年三十到大年初三那短暂的四天假期,其馀时间,学校的大门依旧为他们敞开。
只不过,相比日常,假期的课程会稍微宽松一些。
任课老师轮班,两位老师负责一天,上午梳理知识点,下午高强度刷题讲解。
而这段时间,也成了一模之后,考试最密集的阶段。
几乎每天,都有两科随堂测试。
对于别人而言,这或许是地狱般的魔鬼训练。
但对于许琛而言,这样的假期—
实在是太爽了!
当他坐在补课的教室里,看着陈瑾在讲台上龙飞凤舞地写下板书,宣布下午进行数学和英语随堂测试时,他的脑海里,响起了那熟悉的、冰冷的机械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正处于“高三寒假集训”特殊剧组,每日试镜任务已激活!】
【试镜表现:优秀。】
【角色定位:男三号。】
【片酬结算:50000元。】
【试镜表现:优秀。】
【角色定位:男三号。】
【片酬结算:50000元。】
一天两次试镜!
一天就是十万块!
这四十来天的假期,刨去春节那几天,少说也能进帐四百多万!
许琛的心脏,不争气地狠狠跳动了一下。
他表面上依旧是那副认真听讲的模样,但心里的小算盘,已经打得噼啪作响。
这种赚钱的速度,比抢银行还快,而且完全合法。
金钱带来的巨大满足感,让他对一模的成绩都看得淡然了许多。
所以,当一模的成绩正式出炉,他的名字依旧牢牢地钉在年级第三的位置上时,许琛只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咖位没有变化,演员评级也没有提升,但这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毕竟,六校里面排在他前面的,是同桌沉星苒和一中陈佳瑞这两个几乎没有任何短板的超级学霸,想在短时间内超越,本就不是易事。
稳住,别浪。
一步一个脚印地刷钱,才是王道。
除了刷钱,这个寒假还有一件让许琛打心底里高兴的事情。
沉星苒的小说,《青春校园abc》,终于迎来了最终的大结局。
如他所料,一个圆满的、充满了甜蜜气息的happyendg,虽然在文学性上或许少了“意难平”的经典感,但却给足了追更读者最渴望的情绪价值。
在这个寒冷的江南冬天,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无疑是最好的慰借。
这本不到三十万字的小说,在平台网站上,彻底火了。
后台的付费会员人数,最终定格在一个惊人的数字上一三万一千人。
按照网站的分成协议,刨去平台的抽成和税款,这本小说给沉星苒带来的税后收入,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对于一个还在读高三的十七岁少女而言,这无疑是一笔足以改变人生的巨款。
然而,巨大的成功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这天晚上,学习小组照例在路娴家集合。
休息的间隙,沉星苒却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她拿着手机,尤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挪到了许琛身边,将手机屏幕递到了他面前。
屏幕上,是她和网站责编的聊天记录。
责编的言辞非常客气,在恭喜她小说取得优异成绩之后,便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新的合作意向平台方非常看好这本书的潜力,希望能够和她签订一份影视版权的独家运作协议。
“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沉星苒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无措和茫然。
她从来不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商业合作,更是让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复杂和陌生起来。
下意识地,她第一个想到了向许琛求助。
许琛看着她那副象是遇到了天大难题的小模样,嘴角拉起一个弧度。
他接过手机,仔细地看了一遍编辑发来的那份初步意向书,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抬起头,对上沉星苒那双带着探寻和依赖的清澈眸子,嘴角勾起一抹熟悉的、带着几分腹黑和自信的笑容。
他将手机还给沉星苒,伸手指了指屏幕上那一行小字。
“别担心。”
他的语气轻松得象是在讨论今天晚饭吃什么。
“看到没,影视版权独家运作协议”,这帮,坑新倒是挺熟练的。””这事,交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