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钢铁雄心:自公社而起 > 司法学习与实践

司法学习与实践

巴黎,拉丁区,法兰西公社公共安全委员会司法局大楼。

与工厂的喧嚣和军营的肃杀不同,司法局所在的这栋古老建筑里,弥漫着一种沉静而凝重的气息。

空气中漂浮着旧羊皮纸、墨水以及无数法律卷宗沉淀下来的味道。走廊里铺着厚厚的地毯,脚步声被吸收,只有偶尔从紧闭的门后传来低沉的讨论声或打字机的嗒嗒声。

玛格丽特没有惊动太多人,只由司法局的一位高级秘书引路,悄无声息地穿过长廊,来到位于三楼的一间小型阅览室门口。秘书低声说:“卡隆主席同志,陈雅同志就在里面,她几乎每天都来,一待就是一整天。”

玛格丽特点点头,示意秘书可以离开。她轻轻推开厚重的橡木门。

阅览室里光线充足,高大的书架直抵天花板,塞满了厚重的法律典籍和装订成册的法院判例。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磨光的长条木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陈雅就坐在窗边的位置上,几乎被一堆摊开的巨大法典和密密麻麻写满字迹的笔记本所淹没。

她戴着那副标志性的透明框眼镜,眉头微蹙,神情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都消失了。

一手压着书页,另一只手握着钢笔,正在一个厚厚的牛皮纸笔记本上飞快地书写着,时而停下来思考,用笔尾轻轻敲着额头,时而翻动旁边一本同样厚重的、封面印着《法兰西公社劳动法典(1928年修订版)》的大部头。

她看起来比在大会上时清瘦了些,但眼神却更加锐利和深邃,那是一种沉浸在思想世界里的光芒。手边放着一杯早已冷掉的咖啡,还有一个只咬了一口的可颂面包。

玛格丽特没有立刻打扰她,而是静静地站在门口观察了一会儿。

她看到陈雅笔记本上那些娟秀却有力的字迹,混合着流畅的法文和方块汉字,旁边还有各种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和批注。那不是在简单地抄录,而是在分析、比较、批判性地吸收,并试图与她所熟悉的东方现实相结合。

“这里的‘集体谈判权’定义得很清晰,但仲裁机制似乎过于依赖行政力量……嗯,这一点在我们那边,或许可以加强工会独立性和基层调解……”陈雅无意识地低声嘟囔着,完全没察觉到有人进来。

玛格丽特的嘴角不由微微上扬。这就是陈雅,那个在长征路上一边啃着干粮一边还能捧着法律小册子琢磨的姑娘,她身上有种非常纯粹的东西,一种对构建“理性和正义秩序”的炽热追求。

玛格丽特轻轻咳嗽了一声。

陈雅猛地从法律的世界里惊醒,抬起头,看到站在门口的玛格丽特,脸上瞬间闪过惊讶,随即连忙站起身,有些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主……玛格丽特!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我们未来的法律专家,有没有被法兰西的法条海洋给淹没了。”玛格丽特笑着走过去,拉开她对面的椅子坐下,目光扫过桌上那堆“小山”,“怎么样,收获大吗?”

陈雅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像是找到了可以分享的同行者,语气也变得兴奋起来:“太大了!这里的法律体系,尤其是他们关于劳动者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立法和公共经济计划的法律框架,非常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她拿起那本《劳动法典》,翻到做了大量标记的一页:“你看,他们对于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工伤赔偿、女工和童工保护的规定,不仅条文细致,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还有这个,”她又拿起另一本《公社经济计划法纲要》,“他们用法律形式明确了国家计划的法律效力、各级经济委员会的权责、以及计划执行中的纠纷解决机制,这避免了计划的随意性和人治色彩!”

她滔滔不绝地讲着,时而对比东方的现状:“我们那边,很多地方还在靠习惯和行政命令,缺乏稳定的法律预期。比如土地改革后的产权确认、国营企业的管理规则、甚至是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合法权利界定,都需要尽快有法可依!不然,容易产生混乱,也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左’的或右的偏差。”

玛格丽特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陈雅看到的,正是她所期望的。法兰西公社在砸碎旧国家机器后,正在尝试用新的法律体系来规范新社会的运行,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而这些,对于即将面临全国执政、需要处理远比战争时期复杂得多的社会关系的东方革命来说,是无价之宝。

“特别是现在,”陈雅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她放下笔,看向玛格丽特,“国内战争形势严峻,但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只靠军事命令和临时政策。我们需要有一套即使在战时也能基本稳定运行的根本大法(宪法雏形)和紧急状态法,既要保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率,又要防止权力滥用,保护基本人权。我看法兰西公社在战时立法和公民权利保障的平衡方面,也有一些尝试……”

说到这里,她忽然想起什么,从笔记本底下抽出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有些腼腆地递给玛格丽特:“这是我……我结合这边学到的东西,还有我们那边的实际情况,试着草拟的一份《战时社会治安与人民权利保障暂行条例(草案)》的初步框架和一些设想。可能很幼稚,你……你有时间可以看看吗?”

玛格丽特接过那叠沉甸甸的稿纸,她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心血和责任感。她郑重地点头:“当然,我一定会仔细看。阿雅,你做的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甚至不亚于在前线指挥一场战役。法律,是文明的尺度,也是革命的保障。一个无法无天的社会,即使打赢了仗,也建不成真正的社会主义。”

她看着陈雅,语气充满鼓励和期许:“不要怕想法幼稚,任何伟大的法律体系都是从摸索开始的。你在这里,不仅要学具体的法条,更要理解法律背后的精神,理解它们是如何回应社会需求、平衡各方利益、引导社会向前的。然后把这种精神,和我们东方的文化传统、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活的法律。”

陈雅用力地点点头,镜片后的眼眸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明白!我会继续努力的!一定要为我……不……我们未来的新中国,打下最坚实的法治基石!”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位女性身上,一位是运筹帷幄的革命领袖,一位是孜孜不求的未来法学家。她们所处的阅览室,安静得只能听到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但这里所思考和酝酿的东西,却关乎着千万人的未来和一种新文明秩序的构建。

玛格丽特知道,将陈雅这样的专业人才留在欧洲深入学习,是正确的。战争的胜利需要枪杆子,但国家的长治久安,更需要像陈雅这样怀着理想和严谨态度去锻造“笔杆子”和“规尺”的人。

离开司法局时,玛格丽特的心情比来时更加踏实。她看到了一颗正在法治土壤里茁壮成长的种子,这让她对遥远的东方战火之后的未来,多了几分具体的、理性的希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