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皇太孙 > 第110章 接战

第110章 接战

朱?已经27岁,朱棣25岁,尚未获得战役指挥权,朱雄英且还有的等。

朱雄英也不急,他虽然还没有指挥权,但是影响力已经延伸至晋、燕。

朱棣设宴第二天,朱雄英在顺天行宫设宴。

朱雄英没有邀请朱棣,而是邀请在顺天服役的瞿陶等人。

过去一个冬天,瞿陶率领明军屡屡出击,斩获颇丰,名下的土地已经积累到千亩有馀。

除瞿陶之外,在顺天服役的前武校武生,或多或少均有收获。

常森羡慕之馀,调侃瞿陶的地,以后怕是要多到种不完。

瞿陶笑而不语。

瞿陶和朱雄英保持频繁通信,朱雄英早就给瞿陶支过招了。

只靠瞿陶,肯定无法将千亩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北地地广人稀,辽东更是亟待开发,到处都是无主荒地。

朝廷为了吸引移民充实辽东,规定每一个新移民,都可以获得50亩荒地的开采权,只要开出来就是自己的。

这种情况下,瞿陶想雇佣佃户,也不是那么容易。

朱雄英提醒瞿陶,隔壁高丽有的是人。

朝廷的福利只属于明人。

高丽人纵使来到辽东,也只能给明人当长工,敢动辽东的一草一木,会被明军当野人打。

顺天牙行有人专门从事这方面的业务。

瞿陶已经从高丽雇佣了十几个人开荒,其中甚至有一位粗通汉语的破落贵族子弟。

高丽没有文本,贵族以习汉语为荣,官方文书亦为汉字。

瞿陶对这个叫金奉恩的高丽人非常满意,席间向朱雄英提及,对金奉恩这样会汉语的异族人,能否录入民籍。

“匠户、乐户、灶户求入民籍而不可得,番邦土人——呵!”

蓝太平不屑一顾。

“听其言而观其行,若真心向往朝廷,莫说入籍,封侯拜相亦未可知。”

朱雄英画饼。

高丽人的身段是很柔软的,不仅会舔,而且精于此道。

朱雄英不仅要征服高丽,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高丽的人力资源。

明帝国一共才6000万人。

高丽尚未进行人口普查,具体人数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三、四百万总是有的。

朱雄英要充分利用朝廷的每一份人力资源,明人要么耕读传家,要么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有的是好职位。

脏活累活总要有人干。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这个叫金什么的,可以帮助朝廷征服高丽,朱雄英也不会吝啬爵位。

区区一个爵位而已,既不安排实职,又不世袭罔替,只消数代,便泯然众人矣。

瞿陶所在的燕山左卫,此次亦会随明军出塞作战。

大军在顺天休整数日,三月初三,明军北出松亭关,入大宁。

松亭关乃长城重镇,曾为御边一线,大宁收复后,松亭关的重要性骤然下降。

大宁曾为辽中京,十四年由大将军徐达、傅友德收复,在朝廷的置卫屯田计划中,大宁处于第一串行。

大宁为关外第一雄城,城墙周长约15公里。

虽然大宁的城墙年久失修,多有残破。

能看得出,底子还是挺不错的,修复之后,即可恢复防御能力。

大宁对于长城防线的安全非常重要。

朱棣在靖难举兵时,为了夺取宁王朱权的军队,将朱权掳至顺天,一把火将大宁烧成白地。

此后,大宁不复存在。

朱雄英不仅不会放弃大宁。

而且还要以大宁为基地,继续向北拓展。

蓝玉为了和冯胜抢时间,没有在大宁停留,一夜之后继续向北,直奔捕鱼儿海。

朱雄英亦没有在大宁停留,随主力一起北上。

离开大宁后,明军进入作战状态,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朱雄英的亲兵三卫,总兵力约4000人,过半数装备了发枪,且携带了一百馀辆箱车,和十二门火炮。

明军以锋矢阵型,快速向捕鱼儿海推进。

亲兵三卫左侧,是瞿陶率领的燕山左卫。

右侧则是平安率领的济宁前卫。

平安小名保儿,父亲平定曾任济宁卫指挥签事。

平定在随常遇春攻大都时战死,平安以其父之职从军,目前在济宁卫担任指挥使。

平安在靖难期间,曾率南军多次击败燕军,后兵败被俘,永乐七年自杀。

瞿陶和平安的任务,是保护朱雄英。

虽然朱雄英的亲卫实力强劲,蓝玉和朱棣还是不敢大意,分别派平安和瞿陶率所部保护朱雄英,除非遭遇胡虏袭击,不得参战。

明军以人头计算军功。

不参战就没有军功,瞿陶或许不会放在心上,平安肯定会有意见。

离开大宁第四天,明军抵达老哈河,蓝玉下令就地扎营,休息一日。

朱雄英再次设宴,派人将平安和瞿陶请至中军。

“两位将军辛苦了,孤铭记在心。

1

朱雄英主动向平安和瞿陶表示歉意。

朱雄英以前一直不理解,朱元璋为什么不让朱雄英参战。

现在朱雄英终于明白了,他不仅帮不上忙,而且还会成为明军的累赘。

燕山左卫和济宁前卫均为精锐部队。

燕山左卫乃边军自是不提。

济宁地处京杭大运河要冲,担负保障漕运安全的重要任务,故而济宁五个卫齐装满员,是朝廷内部少有的精锐部队。

瞿陶的副手,是被称为燕军“第一猛将”的朱能。

朱棣把燕山左卫派给朱雄英当护卫,足证朱棣对于朱雄英安全的重视。

“臣不敢。”

平安和瞿陶躬身施礼,态度躬敬。

朱雄英不摆架子,招呼平安和瞿陶入席。

瞿陶看到金灿灿的烤全羊,不觉口水四溢。

大军出征在外,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朱雄英带的厨师是宫里的御厨,火候把控的不仅恰到好处,而且还使用了蜂蜜和进口香料,香气四溢,令人食指大动。

身处敌境,不宜饮酒,肉还是可以管够的。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平安和朱能等人心头的些许不快,尽皆烟消云散。

人头固然是功劳。

若简在“帝”心,何愁没有立功的机会。

一日后,明军开始渡河,战报显示,明军前哨已经和胡虏游骑接战。

说是游骑,不过是放牧的牧民而已,其中有些人甚至原本是汉民,只可惜身处胡地日久,已经彻底胡化,连汉语都不会说了。

朱雄英虽然没有参战,蓝玉和朱棣都没有忘记朱雄英,派人送来俘获的牛羊马,供朱雄英犒赏三军。

四月初十,明军主力抵达黑头山,距离捕鱼儿海不足百里。

蓝玉再次下令休整,派人将朱雄英请至中军开会。

这一月来,明军割的耳朵已经超过2000,俘获牛羊马数万,沿途攻破野人村寨十馀处,获妇孺数百人。

“我军将于后日出发,一鼓作气抵达捕鱼儿海,即刻向胡虏王庭发动攻击,务毕其功于一役。”

蓝玉不等冯胜,全力以赴。

朱雄英终于分配到作战任务。

进攻王庭的任务由明军主力负责。

朱雄英亲卫,及燕山左卫和济宁前卫不参与进攻王庭,绕至王庭后方巡戈,防止胡虏北逃。

朱雄英主动将炮兵交给蓝玉指挥,既然是捕杀零星胡虏,火炮就用不上了。

这是朱雄英和飞龙宫群贤第一次参与作战。

考虑到逃出包围圈的,可能只是零星胡虏。

朱雄英命令各部分出一半人马,以百人为队,相互支持。

平安提醒朱雄英,左武卫的武生均为首次作战,不易分散。

羽林卫是宫城亲卫,从京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精兵,不仅弓马娴熟,而且经验丰富。

左武卫的大部分武生,甚至还没有成年,若遭遇大队胡虏,恐怕会损失惨重。

“平大人有所不知,左武卫虽然是首次参战,然而其战力非凡,不在你我之下。”

瞿陶去年还是武校生,对于武校非常了解。

武校左、右两卫,周周有对抗,月月有演习,武生们除了没有亲手杀过人,甚至在团队协作上,比精锐边军更擅长。

济宁前卫虽然亦为精锐。

精锐跟精锐也是不一样的。

“果真?”

平安不太相信。

平安接替父亲职位从军的时候,尚未成年。

平安的孩子还小,不符合武校招生的标准。

“殿下身边的那个小孩叫太平奴,乃宁河王幼子,和殿下一样力大无穷;

殿下身边的那几个内侍,个个能开90弓,且要在50步上十矢八中,才有资格披甲。”

瞿陶的话把平安吓一跳,能用90斤的弓,在明军中亦为精锐。

瞿陶看着朱雄英马鞍旁挂的弓,唏嘘不已。

瞿陶记得朱雄英去年用的弓还是100斤呢。

今年就彻底不掩饰了,红果果的12斤。

日常用120斤,和能开120斤,完全是两码事。

四月十二,明军拔营,向捕鱼儿海全速推进。

朱雄英换成和飞龙卫同样的普通战马,随军出发。

这里的普通,只是相对于汗血马而言。

明军卯时出发,当晚抵达捕鱼儿海。

蓝玉没急于进攻,指挥明军将胡虏王庭团团围困。

朱雄英的部队没有参与围城,直插王庭后方,切断胡虏退路。

此时草原上的积雪尚未彻底融化,虽然已经入夜,借助月光,仍清淅可见。

胡虏猝不及防,虽然王庭被重重包围,外围仍有大量游骑,尝试突破明军防线,回援王庭。

明军纵马狂追,箭发如雨。

游骑纷纷坠落马下。

数名骑术精湛的胡虏游骑慌不择路,居然冲着朱雄英所在的位置疾奔而来。

平安扬鞭,一支明军百人队主动迎上去,阻止游骑接近朱雄英。

常森不慌,指挥飞龙卫使用箱车,围绕朱雄英所在的山坡构筑环形防御阵地。

常升和邓铭、徐增寿各率一队羽林卫,分散在朱雄英侧后方。

朱能率领一队燕山左卫骑兵,游弋在箱车阵之前。

朱雄英端坐马上,手持望远镜,俯瞰整个战场,心情无比澎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